【影評】《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母愛的羈絆與同志的自我追尋

【影評】《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母愛的羈絆與同志的自我追尋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是一部黑人男孩成長的電影,電影分成三個篇章,從孩童到青年再到成年。這個故事主角夏隆,來自黑人底層的弱勢家庭,從小沒有父親、母親(娜歐蜜哈瑞絲飾演)對他疏於照顧,成天遊手好閒還染上毒癮,而夏隆因個子瘦小,孩童時就一直被同儕欺負、霸凌,電影一開場他就被一群小孩追打逃著躲到毒犯施打毒品的空屋,而帶他走出屋外的是對他未來一生影響重大的尤安(馬赫夏拉阿里飾演)。

夏隆從小很孤單,在一次群體踢球玩耍中,凱文主動找上他,告訴他要如何實戰打鬥反擊,在扭打間,他第一次看到對方的下體,也萌生性的好奇,而凱文日後也是他的好友,甚至是唯一的愛。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開頭幾個場景,很快就交待了故事的元素與醞釀後來的衝突情節,而這個衝突有男孩自己對自己內心轉變的衝突、與母親關係的衝突,以及摯友凱文的關係衝突。

【影評】《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母愛的羈絆與同志的自我追尋

導演巴里傑金斯說《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採取三段式的敘事手法,靈感是來自侯孝賢《最好的時光》,而他的電影風格深受香港導演王家衛的影響,像劇中有幾幕演員畫面突然沒有對白,節奏變得緩慢,然後適當的配樂帶出氣氛,畫面也拍得唯美,十足有王家衛的風格。

【影評】《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母愛的羈絆與同志的自我追尋

男孩對自己內心的轉變與衝突,從尤安告訴他「月光男孩」的故事後,深深影響著他。尤安告訴他,小時候他有次跑到一個老婦人前面,老婦人看到在月光下奔跑的黑人男孩尤安,就說黑人男孩在月光映照下,好似藍色,於是叫尤安為「布魯」(Bloom),但尤安拒絕。為什麼呢?尤安告訴夏隆,「你終究要決定自己想當什麼樣的人,別讓任何人替你做決定。」

【影評】《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母愛的羈絆與同志的自我追尋

後來有次夏隆問尤安「同志」和「毒犯」的問題,尤安和妻子(賈奈兒夢內飾演)都開放式、對同志沒有性別歧視的偏見教育他,而他們像是夏隆的養父母,教育他,補足他從小失落的親情。因為夏隆從小恨他的母親。

母親雖跟他說是你是我的唯一,但這親情的唯一像是種禁錮,夏隆想逃卻又被親情所綁。因為母親的吸毒荒廢人生,使得夏隆從小得自我生存。

【影評】《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母愛的羈絆與同志的自我追尋

到了青年時,尤安離世,使得夏隆少了保護,而母親一樣是頹廢,不時跟他要錢,而他對人生相當沮喪,卻不時在夢中夢到凱文,有次兩人在海灘中,情不自禁的互擁,也有第一次的同性關係。但沒多久,在學校的同學挑撥設局,使得凱文必須痛打夏隆,兩人的衝突誤會,也讓夏隆離開了邁阿密。

【影評】《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母愛的羈絆與同志的自我追尋

到了亞特蘭大一晃十年的夏隆在第三段出現時,已是個滿口金牙,健壯的黑人,他歷經了不少人生事,學會武裝保護自己不被欺負,他也走向尢安販毒的路。十年後,他接到了凱文的電話,再次回鄉找凱文,而在找凱文前,他先了結與母親多年的恨意,其實他仍是愛母親的,畢竟是親情,而母親也淚崩,充滿歉意。

娜歐蜜哈瑞絲在劇中一下裝瘋、一下像潑婦罵街,最後又須以老臉崩潰淚灑,十足飆戲,《月光下的藍色男孩》這個母親角色,讓她橫掃各大影展的最佳女配角。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劇中三個階段的夏隆,演員也都有到位的演出,而飾演夏隆養父尤安的馬赫夏拉阿里雖然戲份出現在第一段故事,但他的角色開啟了夏隆的成長,在好幾幕與夏隆童年的互動,演出相當自然。

而後最精彩的結局是夏隆驅車到凱文的餐館找他另一個唯一的愛,在餐館兩人的互動,了解這十年發生了哪些事,凱文結婚有了小孩,但也離婚了,而夏隆呢?一向少言的他,最後在凱文的屋子裡告訴他,他只讓一個人碰過他,那就是凱文。夏隆對愛情的情感是相當動人的,愛情的真摯與專一,不分性別。延伸閱讀:

愛德華
愛德華

愛德華,電影部落客、影評人及專欄作家。2016年7月成立「愛德華FUN電影」網站,分享電影的所見所聞,也有部分生活記事等。曾獲台灣指標性部落客大獎,痞客邦社群金點賞的肯定。
「愛德華FUN電影」是優質的電影評論、視聽娛樂網站。如欲與愛德華合作、邀約,請聯絡:168edwar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