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天眼行動》:難以選擇的攻擊任務,但戰爭的代價就是如此

【影評】《天眼行動》:難以選擇的攻擊任務,但戰爭的代價就是如此

《天眼行動》(Eye in the Sky)是一部發人省思的戰爭題材電影,只是這場戰爭,不是用戰爭的場面來表達,而是演繹一場磨人心理的攻擊追捕行動,思考人道主義所扮演的正義價值是什麼。正義的公理,有時需要看待是處於哪一種角度來批判,如果遇上生命的取捨就更為難以抉擇。《天眼行動》就是要你做出這樣的抉擇,如何選擇都會有無辜的人死亡,但不可逃避,一定要下一個決定。

電影一開始就帶出一個在肯亞約莫7、8歲的小女孩,天真的玩著呼拉圈,然後慢慢進入她的生活,她每天固定會到一個市集擺攤賣麵包,分擔家計,但肯亞的政治情勢並不安定,小女孩常擺攤的附近的一處民宅,居然是恐怖分子窩藏的地點。(《天眼行動》劇情的安排,讓你會同情小女孩的角色,加深這個抉擇的難度)

而負責追捕恐怖分子行動的英美聯軍,一線指揮官凱瑟琳波威上校(海倫米蘭飾),已為這行動,花了6年的時間,而這次追捕是最靠近的一次,在她的心裡,自然不想放棄這次的圍剿。另外在英國遠端搖控這場行動的是政府部門的內閣成員,以及法蘭克班森中將(艾倫瑞克曼飾,這部《天眼行動》是他的遺作,他在《哈利波特》系列中飾演神祕陰沉的石內卜教授,廣為人知。)

【影評】《天眼行動》:難以選擇的攻擊任務,但戰爭的代價就是如此

在過程中,不斷辯論到底該不該執行這項行動,因為一旦執行,無法避免傷到無辜,尤其是這個小女孩還可能面臨死亡。而另一邊負責轟炸任務的美方史帝夫華茲少尉(亞倫保羅飾)在確定要執行的過程中,也有猶豫,因為他也同情這名小女孩,他知道,只要執行這場行動,小女孩非死即殘。

《天眼行動》在執行的過程中,並未草率的處理,而是必須依照法律及政治,還有人道考量,做出最後的決定。最刺激的是最後,已經轟炸了一次,但危害最深的恐怖分子仍未被炸死,必須再執行一次,而無辜小女孩又受到一次波及。

【影評】《天眼行動》:難以選擇的攻擊任務,但戰爭的代價就是如此

在劇中,英國的女閣員安琪拉堅持不能投擲炸彈,她認為如果在攻擊行動中,小女孩不幸被波及死亡,全世界都會怪罪英美聯軍草菅人命;但如果恐怖份子青年黨在市區,因自殺炸彈引起多人傷亡,那麼全世界會怪罪恐怖份子。

只是女閣員的論點很矛盾,卻也是一般人常在決定時的婦人之仁,如果有機會阻止一場更危險的恐怖攻擊,而未阻止,那之後釀成更大的傷亡,難道那些被自殺炸彈彈死的民眾,就罪有應得嗎?他們同樣也是無辜的。

《天眼行動》其實最後給了執行的答案,或許並不完美,有點殘忍,但卻是最好的決定及解答。法蘭克班森中將說了這部電影最關鍵的話語和表達的立場,他嗆女閣員,當妳在喝咖啡、吃餅乾,觀賞這段反恐攻擊的進行時,有更多前線的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在鞏固國家的安全界線。法蘭克班森中將和凱瑟琳波威中校的立場,是軍人在戰場上必須要有的立場,因為這就是戰爭的代價,他們也了解,如果姑息恐怖組織,未來的後果更無法想像。延伸閱讀:

愛德華
愛德華

愛德華,電影部落客、影評人及專欄作家。2016年7月成立「愛德華FUN電影」網站,分享電影的所見所聞,也有部分生活記事等。曾獲台灣指標性部落客大獎,痞客邦社群金點賞的肯定。
「愛德華FUN電影」是優質的電影評論、視聽娛樂網站。如欲與愛德華合作、邀約,請聯絡:168edwar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