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長情的告白》:誰來照顧我們的「老年」?

【影評】《長情的告白》:誰來照顧我們的「老年」?

長情的告白》這部花了兩年拍攝的紀錄片,敘述著居家照護員的故事。透過5個居家照護員真實的服務點滴,與失智失能患者、老人、被照顧者家庭的互動,交替串起一個又一個愛與陪伴的照護情懷。影片一開始10分鐘,你得耐心,因為並沒有明星的撐場,也沒有太多的劇情推動,只有真實呈現居家照護員工作的一天。看著看著,放入我們真實生活的情感後,也許你會想著,原來這些也許是我們未來也會遇到的問題。

《長情的告白》影片雖然有5個居家照護員,年輕的居家照護員佩樺,算是敘述的核心,影片頭尾,以她的照護故事開始,放天燈祈願結束。師範畢業的佩樺原本可以當老師,但她捨棄當老師的工作,她說,「小孩不差她一個人照顧,但老人卻需要很多人照顧」,所以她投入居家照護的工作。

【影評】《長情的告白》:誰來照顧我們的「老年」?

影片也真實捕捉她在拍攝期間,結婚的過程,她熱情分享喜悅給她照護的長者,為題材較為沉重的影片,帶了不少青春的氣息。影片中看出家人與先生對她工作的支持,相信居家照護員這項辛苦的工作,需要家庭更多的包容和體諒,因為她們可能必須付出更多體力去照顧別人。

透過紀錄片的鏡頭,可以看見電影中五位居家照護員,不論颳風下雨,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或山上偏鄉的角落,幫助有需要的家庭。在電影中,失智失能的患者,又以老年人居多。

「老」是一件不願意讓人想承認的事,可是有一天,人都會慢慢變老,甚至變成一個需要被照顧幫助的「老人」。

【影評】《長情的告白》:誰來照顧我們的「老年」?

可想而見,照護的需求在現在及未來,都是一門專業的工作,《長情的告白》也點出台灣當前即需重視的議題:長期照護。電影最後寫著一些旁白資料,令人驚心:目前台灣約有高達46萬的失能、失智患者,但純粹只能依賴家屬或親友的照顧,而居家照顧服務員卻僅有2萬多人,人力明顯不足。

另外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老年人口的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7%時,稱為「高齡化社會」;達到14%,是「高齡社會」;若達20%,則稱為「超高齡社會」。台灣很快在2018年即達到「高齡社會」,預計於 2025 年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65 歲以上占總人口數 20%),意即每5人就有1人是老年人。那到時誰來照護老年人?尤其是失智失能的老年人?

看完《長情的告白》,會發覺居家照護員的重要性,因為照護真的是一項專業的工作,他們必須把被照顧的老人當自己的親人照護,甚至做出比自己親人更貼近,他們的工作情操,對被照顧的人和家庭,就像天使……。延伸閱讀:

愛德華
愛德華

愛德華,電影部落客、影評人及專欄作家。2016年7月成立「愛德華FUN電影」網站,分享電影的所見所聞,也有部分生活記事等。曾獲台灣指標性部落客大獎,痞客邦社群金點賞的肯定。
「愛德華FUN電影」是優質的電影評論、視聽娛樂網站。如欲與愛德華合作、邀約,請聯絡:168edwar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