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偷書賊》:記憶為靈魂謄寫內容

【影評】《偷書賊》:記憶為靈魂謄寫內容

澳洲作家馬格斯朱薩克的小說《偷書賊》(The Book Thief)2005年出版推出後,全球熱銷八百多萬冊,並且譯成30多個語言。2013年由英國電視劇《唐頓莊園》的導演布萊恩派西佛改編拍成電影也極為好看。電影《偷書賊》的童星演員選角搭得妥當,配合金獎老牌演員傑佛瑞洛許艾蜜莉華森的演出,讓本片在小說精彩的架構下,看了讓人更加感動。

《偷書賊》小說以死神的觀察敘說(第一人稱),在電影中以旁白出現,幾次的旁白都發人省思,如一次法蘭茲(具劣根性的孩子)騎著單車帶著一群孩子奔跑,喊著與英國開戰。

人類最好及最糟的一面

電影一開場,死神的旁白:「一如經常帶著興奮投入戰爭,這些年來我見過許多年輕人,他們自己以為奔向敵人,但事實是他們朝我奔來。」人群被煽動的鼓舞是盲目的,特別是對戰爭的無知。

死神在最後在天堂街遭受轟炸前旁白:「我在工作中,總能發現人類最好以及最糟的一面,我看見他們的醜惡和美麗,我不懂同樣是人,怎能面對這兩種極端。」

正如在《偷書賊》片中,你能見到像魯迪這樣善良的孩子,莉賽爾的養父無私的親情,以及人物雖未出現片中,但可知希特勒的魔鬼和納粹對猶太人的殘害。1939年~1945年的二戰,是人類最醜惡的一面展現。

而猶太青人麥克斯與莉賽爾從鎮長夫人那看書回來,在地下室的一次對話可視為本片、小說另一個靈魂所在,對文字、書以及書寫有很好闡釋。

文字就是生命

麥克斯引亞里斯多德的話,「記憶為靈魂謄寫內容。」請莉賽爾為他述一下天氣。

莉賽爾答,「很多雲。」

麥克斯:「用妳自己的文字。如果妳的眼睛會說話,它們會怎麼說?」

莉賽爾答,「天氣很灰白。雲霧遮擋了一切,而太陽看起來不像太陽。」

麥克斯:「那它像什麼?」

莉賽爾:「像銀色的牡蠣。」

麥克斯鼓勵莉賽爾書寫,告訴她:「文字就是生命」。莉賽爾也體會生命不會給人承諾,把握書寫的機會。

在人們慌張無助,尋求心靈的寄託,文字書寫的文學還有音樂等都提供了很大的安慰,就像劇中躲防空洞時,莉賽爾的養父拉著手風琴,第二次莉賽爾敘說自己的小說故事,讓人忘卻了恐懼。

延伸閱讀

愛德華
愛德華

愛德華,電影部落客、影評人及專欄作家。2016年7月成立「愛德華FUN電影」網站,分享電影的所見所聞,也有部分生活記事等。曾獲台灣指標性部落客大獎,痞客邦社群金點賞的肯定。
「愛德華FUN電影」是優質的電影評論、視聽娛樂網站。如欲與愛德華合作、邀約,請聯絡:168edwar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