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極地追擊》:風河谷印地安的悲傷

【影評】《極地追擊》:風河谷印地安的悲傷

極地追擊》(Wind River)是一部耐看的劇情片,題材看似普通的少女失蹤命案,但隨著故事探索真相,加上取材自美國懷俄明州印第安自治區的風河谷,如果了解印地第人遭強制遷移的歷史,對比劇中少女娜塔莉被強暴後的奮力奔跑,就極為沉痛不堪了。

印地安人原是美洲的原住民,19世紀美國政府開始執行印第安人的遷移政策,而遷移後的印第安領地(Indian Territory)分布在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幾個州,有些地方看似領土大,但卻鳥不生蛋,就像風河谷,大多時間冰天雪地,並不適合人居。除此這些自治區,謀殺案件,層出不窮,主因警力不足(看劇中警方辦案的方式,沒有火力支援,遇到火力強大的歹徒,不死也半條命),還有律法也難管,而風河谷的環境更惡劣,沒有經濟產業,就如劇中描述,青年吸毒犯罪,寧可被抓進監牢,還有三餐及電視看。

【影評】《極地追擊》:風河谷印地安的悲傷

《極地追擊》用角色來推動劇情,慢慢解開懸疑的背後還有角色自己的故事,而角色的塑造,不能說沒有暗示性的諷刺,主角是白人們,電影裡主要有三種類型的白人,一種是認同當地文化的白人,就像主角傑瑞米雷納飾演當地獵人柯瑞,他選擇留下在風河谷生活,在這裡他曾有幸福,卻也因不幸的遭遇,使他背負著沉重的過往。

【影評】《極地追擊》:風河谷印地安的悲傷

另一種是代表著文明的白人,就像伊莉莎白歐森飾演的FBI菜鳥警探珍,她以為自己的執法和正義,能夠幫助印地安人,劇中初始她查案,到娜塔莉家,訓斥娜塔莉父親,怎會沒管好自己的女兒,讓她跑去跟一個白人男友約會,就像當初執行印第安人的遷移政策般,自認為對印地安人有利的態度,但卻未深入關心,了解印地安的文化。

【影評】《極地追擊》:風河谷印地安的悲傷

而第三種即是自大又有階級感的白人主義思想者,就如劇中到此地工作的工人皮特等一幫人,皮特在犯下姦行,最後在柯瑞質問下,仍大言不慚的自我合理,「這裡冰天雪地,沒有女人,沒有娛樂啊!」所以就代表可以犯罪,姦殺印地安婦女嗎?

【影評】《極地追擊》:風河谷印地安的悲傷

當柯瑞一角,劇情推進到他悲傷的過去,原來他的女兒也遭遇如娜塔莉的不幸,但他仍繼續活著,只是帶著愜意與妻子分居,他從此似乎麻木自己的情感,但仍選擇待在這塊土地,沒有離開,做著當地獵人,為當地的野生安全盡些心力,他安撫印地安少女娜塔莉的父親說了一段很感性的對白,「當我失去女兒時,有個牧師跟我說,我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告訴你,壞消息是你的女兒回不來了,好消息是你的女兒將永遠活在你心裡。」這句話安慰人,既同理也很有力,也看得出柯瑞對女兒的離去,帶些自責,但仍選擇放下。

【影評】《極地追擊》:風河谷印地安的悲傷

當他開始追擊犯罪人時,他再次面對女兒死去的過往,考驗著再次放下心中的不捨,他關心印地安好友漢森夫婦的相同遭遇,最後兩個大男人的談心,放開傷痛,繼續在這塊土地生活,畢竟留在這裡,並非不能選擇,但如果家還是家,就留著守護,如果還年輕,不想在這待,就如他告訴漢森兒子的話,可以離開這去從軍,去上大學,不要自怨自艾,雖然生活就是不公平。

《極地追擊》由《怒火邊界》、《赴湯蹈火》的編劇泰勒謝里丹執導的首部電影,場景一樣有著荒蕪感,只是這次換成雪地,多個鏡頭,在一片寂靜的雪白大地籠罩下,是絕望,是沉重,留白處也帶來沉思。延伸閱讀:

愛德華
愛德華

愛德華,電影部落客、影評人及專欄作家。2016年7月成立「愛德華FUN電影」網站,分享電影的所見所聞,也有部分生活記事等。曾獲台灣指標性部落客大獎,痞客邦社群金點賞的肯定。
「愛德華FUN電影」是優質的電影評論、視聽娛樂網站。如欲與愛德華合作、邀約,請聯絡:168edwar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