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誰先愛上他的》:守護的是家庭?還是異性戀婚姻?

【影評】《誰先愛上他的》:守護的是家庭?還是異性戀婚姻?

誰先愛上他的》是小品的電影,但故事觸及的面向不少,談到愛情、談到親情,談到同性伴侶、婚姻關係,也說到一些人生與家庭,還有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問題。劇情刻畫微妙的三角關係,劇中三個角色,情感都有個缺口,都有著被拋棄的心境。而一切的起因,是世俗價值認定的家庭框架,到底什麼樣的情愛、組成的家庭才叫正常,異性戀是正常,同性戀就不正常?而世俗守護的是家庭?還是異性戀婚姻?這是同性伴侶被世俗觀點所套住的難題,因為世俗認定異性戀婚姻才有資格組成家庭。

劇中,同志因為被傳統價值,逼迫要有的「正常」家庭關係,像「正常」男女的婚姻關係,結果組成後的家庭問題,自然更無法令認為「正常」的一方諒解。因為這樣的框架限制,在各種關係的經營上,反而都觸礁了,愛情婚姻,當然沒有圓滿,也難放下;親情關係,大人對孩子的期待,卻得不到孩子的了解;而人生與家庭關係,一直守著傳統觀念的思維,能抵擋得住嗎?

【影評】《誰先愛上他的》:守護的是家庭?還是異性戀婚姻?

《誰先愛上他的》雖涉及同志成家話題,但如將劇中人與人的相處,擴大到人際關係的互動,假設兩方彼此不了解對方,又因利益相對,那相處關係自然處於敵對,這樣衝突的人際關係,可能修補嗎?電影從不信任、不了解對方的故事開始說起,在一次次的衝突後,慢慢發現各自都有隱藏良善的一面,最後有了「和解」的結局。

【影評】《誰先愛上他的》:守護的是家庭?還是異性戀婚姻?

當然結局是一種理想性的期盼,畢竟劇中有一些橋段的和解,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容易得到同等的諒解與對待,尤其在愛情的情感上。如果身處劉三蓮(謝盈萱飾演)的角色,她的情緒反應,似乎也沒有錯,她是一個傳統的良家婦女,在保守價值觀下,想顧好自己的家庭,對於丈夫的外遇,又是同志外遇,當然很難理解,然後丈夫又一走了之,死後連保險金都未留給兒子,她能不爭嗎?她能不為自己多年被欺騙的情感,討公道?要放下被拋棄的情感,真的不容易。

【影評】《誰先愛上他的》:守護的是家庭?還是異性戀婚姻?

只是另一個不被三蓮祝福的主角阿傑(邱澤飾演),因不被世俗認可的性向、愛情,就得像邊緣人般,隱藏自己的情感,不能被認可是在「正常」的過日子嗎?而14歲的國中生宋呈希(黃聖球飾演),懵懂想做大人的年紀,他單純只想找到與父親的連結、家庭的關愛,在學校的叛逆、頂撞母親三蓮,成了他找不到情感認同的宣洩。

【影評】《誰先愛上他的》:守護的是家庭?還是異性戀婚姻?

《誰先愛上他的》電影一開始即從14歲宋呈希的角度來看「小三」與「小王」的戰爭,他想進入大人的世界,他想被關注,他想了解爸爸為何突然離家的原因,甚至他想追根究柢,爸爸真的不愛他?還是被「愛錢」的母親給逼走的。

【影評】《誰先愛上他的》:守護的是家庭?還是異性戀婚姻?

宋正遠(陳如山飾演) 雖然不是劇中主角,卻是左右這微妙三角關係的重要關係人,他是《誰先愛上他的》這個家務事的肇事者,但如果扣他這個罪名帽子,其實他也很冤,因為他無法成為盡職的丈夫、無法成為盡責的父親,真正害他誤事而造成三蓮不幸福、呈希沒有完整家庭的是社會的價值觀,因為他和阿傑的情感,是不被允許和祝福的同志地下情。

【影評】《誰先愛上他的》:守護的是家庭?還是異性戀婚姻?

阿傑是小三?當三蓮慢慢發現正遠的情感始末,或許她還比阿傑晚跟正遠在一起,只是正遠選擇她,是一種世俗的替代選擇,當然三蓮的情感是被犧牲的,劇中一段,她想可能是自己不夠好,不夠有吸引力,所以無法讓丈夫在「性」事上滿足,想用盡方法再表現、討好。

【影評】《誰先愛上他的》:守護的是家庭?還是異性戀婚姻?

三蓮想為兒子爭取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所以現實的想「爭財產」,當然要錢是一個名目,其實也想要贏回自己情感的尊嚴,因為她是那個被拋棄的一方。而兒子呈希一樣也有被拋棄的情感,只是他反而賴著阿傑、跟著阿傑生活,待在劇場,漸漸從阿傑身上,找到一種另類的「繼母」關愛,他逐漸認同阿傑的世界,從阿傑的世界,再了解那個拋棄他的父親。

【影評】《誰先愛上他的》:守護的是家庭?還是異性戀婚姻?

因為呈希的改變,處於與阿傑惡鬥的母親,態度似乎也漸漸軟化,當她知道阿傑家庭的背景、為何欠債過日,甚至陪正遠最後一段的人生路,她慢慢理解阿傑與正遠的愛。

【影評】《誰先愛上他的》:守護的是家庭?還是異性戀婚姻?

阿傑愛正遠,好不容易他沉醉被愛者的幸福,但正遠卻在中年受病折磨,阿傑沒有離棄,也沒有求助三蓮,擔起照顧的責任,也扛起劇團經營的壓力,正遠離開後,阿傑扛起的擔子更多,要還債、讓劇團繼續營運,這些苦,很難向自己的母親和三蓮說清。

【影評】《誰先愛上他的》:守護的是家庭?還是異性戀婚姻?

《誰先愛上他的》劇末,阿傑為何死命的要在舞台劇上演出《峇里島》?這代表著他情感傷痛的釋放與移轉(其實正遠離開,他感情一樣失依,他也有處於一種失落的情感,需要修復),而後阿傑的母親出現在劇場,以一種擁抱,支持兒子的性向、夢想(雖然母親一角少了轉折,直接選擇接受的安排略顯倉促),代表著阿傑與傳統家庭價值觀的冰釋,他不是壞孩子,他忠於自己所愛,追求自己的夢想。

【影評】《誰先愛上他的》:守護的是家庭?還是異性戀婚姻?

從阿傑母親身上,三蓮看到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與包容,也從舞台劇中體會到阿傑與正遠的愛與夢想,她找到了寬恕的理由,未選擇討回阿傑的保險金,因為「錢」本來只是她要行使正宮權力的藉口之一。當她走出傳統框架,不再侷限自己設定的是非,了解「愛」與「相愛」的意義,自然放下心中的委曲。三蓮也找到自己與兒子隔閡、溝通不良的原因,逼迫孩子的想法,一昧認為自己做的是對孩子好,卻未能理解孩子的想法與需求,反而無助於親子關係。

《誰先愛上他的》三個角色關係,最後也有另類多元家庭的聯想。如想了解電影相關的背景、演員及花絮等,可繼續閱讀:關於《誰先愛上他的》,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愛德華
愛德華

愛德華,電影部落客、影評人及專欄作家。2016年7月成立「愛德華FUN電影」網站,分享電影的所見所聞,也有部分生活記事等。曾獲台灣指標性部落客大獎,痞客邦社群金點賞的肯定。
「愛德華FUN電影」是優質的電影評論、視聽娛樂網站。如欲與愛德華合作、邀約,請聯絡:168edwar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