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史柯西斯引戰「漫威不是電影」,大導演真正在乎電影市場的問題是什麼?

馬丁史柯西斯引戰「漫威不是電影」,大導演真正在乎電影市場的問題是什麼?

金獎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先前為新片《愛爾蘭人》宣傳時,在英國《帝國雜誌》專訪中,被問到是否看過漫威電影的問題,他答道,「漫威不是電影,是主題樂園」,結果後續引發了一場論戰。當然有一些導演和電影人挺他的想法,但卻也激起部分漫威迷的攻擊。近一個月的話題發酵,他回到美國接受《娛樂週刊》的訪問,這回對漫威電影的評論,做了很大的調整,他認為漫威與其他電影一樣出色,是一種不一樣的電影類型,是全新的藝術形式。

這樣緩和的言論,與先前的批評,不管如何,都是一種言論的自由,與對「電影」看法的表達,但如果我們先撇開「漫威到底是不是電影說」,大導演馬丁史柯西斯對電影發展的憂心是什麼?他一開始的論點背後,是否也代表著他看到自己與大多數導演憂心的票房問題?

馬丁史柯西斯引戰「漫威不是電影」,大導演真正在乎電影市場的問題是什麼?

說到電影市場,最殘酷的反應,莫過於是票房的問題,即使有些電影口碑佳,沒有票房,對劇組未來在創作新電影時,籌措資金就是一個壓力。說實在的,片商不是慈善家,也要養人、養機器,到了通路端的電影院也不是要養蚊子。因為如果把電影看待為一項產業,本身就有商業行為的存在,雖然不是所有電影都以「商業電影」考量,但小眾的藝術電影,背後仍需要一些商業贊助的支持,尤其這些年的電影市場,觀眾口味已有很大的轉變,不只是藝術電影愈來愈難找到資金拍攝,一些劇情佳片,電影市場的放映廳數也是逐年下滑。

馬丁史柯西斯引戰「漫威不是電影」,大導演真正在乎電影市場的問題是什麼?

當2012年漫威電影宇宙第六部電影《復仇者聯盟》,全球票房創下15.18億的票房佳績時,隔年2013年DC擴展宇宙也推出《超人:鋼鐵英雄》加入超級英雄電影的戰局,加上當時還在進行的《X戰警》系列電影,「超級英雄電影」從那開始,幾乎已成為電影市場重要的一種類型代表。

馬丁史柯西斯引戰「漫威不是電影」,大導演真正在乎電影市場的問題是什麼?

這個發展到了2016年幾乎引爆了這類型電影的激烈競爭,當年漫威、DC及福斯,共有6部「超級英雄電影」上映。不管口碑如何,該部超級英雄電影上映,都搶食了極大的票房與上映廳數。

馬丁史柯西斯引戰「漫威不是電影」,大導演真正在乎電影市場的問題是什麼?

這些是愛德華對電影市場變化的觀察,不可否認的「超級英雄電影」已是市場觀眾接受度最高的一種電影類型,從2019年《復仇者聯盟4》成為影史最賣座電影,即可看出,而現今影史10大賣座電影,漫威製作的「超級英雄電影」就占了5部。可參考:影史全球電影票房10大排行榜

馬丁史柯西斯引戰「漫威不是電影」,大導演真正在乎電影市場的問題是什麼?

漫威幾乎已將電影產業,做到了最成功的商業運作,母公司迪士尼當然樂開懷,可參考:2019迪士尼電影票房創新高!7個月即累積76.7億美元

馬丁史柯西斯引戰「漫威不是電影」,大導演真正在乎電影市場的問題是什麼?

好了,我們再從電影市場的產業循環來看,電影能成為產業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要有觀眾的支持,漫威無疑將觀眾帶入了戲院,片商賺錢,戲院、相關週邊商品也賺錢,試想投資方能不希望未來多有幾部這樣的電影出現嗎?

馬丁史柯西斯引戰「漫威不是電影」,大導演真正在乎電影市場的問題是什麼?

但不是拍「超級英雄電影」就能賺錢,看看福斯合併前最後一部《X戰警:黑鳳凰》,成為票房炸彈的結果有多慘烈,只是這個帳算到迪士尼頭上;想要打造成一系列的「地獄怪客」,重啟後的首集《地獄怪客:血后的崛起》,就沒下文了。

馬丁史柯西斯引戰「漫威不是電影」,大導演真正在乎電影市場的問題是什麼?

這說明什麼?觀眾是有選擇的,觀眾有自己的口味選擇,他可能喜歡特效、動作、娛樂爽片,也可能喜歡有劇情的電影,也可能因喜愛的大明星而買票進場,這些關鍵因素,漫威其實都打到,也愈做愈好,可參考:漫威的獨立電影,好看原因在哪?

馬丁史柯西斯引戰「漫威不是電影」,大導演真正在乎電影市場的問題是什麼?

只是電影的世界,不可能只有超級英雄這一類型,但未來市場,觀眾會因不是超級英雄電影類型,而不買票進場嗎?應該還未必,但「超級英雄電影」的大片,主宰未來幾年電影市場的發展,似乎已成定局。

馬丁史柯西斯引戰「漫威不是電影」,大導演真正在乎電影市場的問題是什麼?

愛德華覺得馬丁史柯西斯憂心的問題重點,應該就是他後來調整言論後,所發表的想法。他希望能有戲院放映的不是只有超級英雄電影,如果戲院真無法安排上映,那電影人還有機會在影音串流平台播放,否則未來非與這類型相關的電影就會難產。

馬丁史柯西斯引戰「漫威不是電影」,大導演真正在乎電影市場的問題是什麼?

其實馬丁史柯西斯對影響電影發展的新生態,過往也有一些評論,2017年驚悚電影《母親!》(Mother!)爛番茄的觀影指數不高,他抨擊了這類網路影評網站錯誤帶風向,影響票房的問題。這都顯示馬丁史柯西斯憂心觀眾的選擇與電影市場的變化。

到底未來電影市場會怎麼走?只會剩下「超級英雄電影」這樣的商業大片,才能吸引觀眾進場嗎?將有愈來愈多電影,成了非主流,而愈來愈難生存嗎?或許片商及導演在開拍電影時,應該更留意觀眾要的是什麼吧!到底拍出的電影,能不能引起觀眾共鳴?到底電影是拍給誰看的?到底電影想表達什麼?如何結合藝術與商業?從導演陶德菲利普斯致敬馬丁史柯西斯的電影《計程車司機》、《蠻牛》和《喜劇之王》,成為2019年口碑與票房雙贏的電影《小丑》,或許可找到一些答案。

愛德華
愛德華

愛德華,電影部落客、影評人及專欄作家。2016年7月成立「愛德華FUN電影」網站,分享電影的所見所聞,也有部分生活記事等。曾獲台灣指標性部落客大獎,痞客邦社群金點賞的肯定。
「愛德華FUN電影」是優質的電影評論、視聽娛樂網站。如欲與愛德華合作、邀約,請聯絡:168edwar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