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

【影評】《返校》:誰才是「抓耙子」?

【影評】《返校》:誰才是「抓耙子」?

《返校》以「致自由」為核心主題,透過虛實交錯的劇情故事,傳達人民有思想自由的權利,當政者不應以「國家」為名,實行打壓及迫害的暴行,同時也提醒我們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自由與生活。電影不是靈異片,但以心理驚悚的元素呈現,故事改編自同名電玩,電影背景時間設定為1962年的台灣戒嚴時期,以白色恐怖下的政治氛圍,禁書文字獄、迫害人權自由的事件為題材。
《返校》彩蛋,影射白色恐怖下的哪些黑歷史?

《返校》彩蛋,影射白色恐怖下的哪些黑歷史?

《返校》電影正片結束,在工作人員名單字幕跑完後,片尾再次出現劇中一句重要的台詞,作為扣緊電影主題強調「自由」的彩蛋,而在電影中,也有不少隱晦的影射彩蛋,暗示著台灣戒嚴時期,白色恐怖下的黑歷史。除此還有導演徐漢強暗藏自己作品的意象彩蛋,不過如果沒有仔細去看,甚至了解源由,可能就不一定知道這些彩蛋埋藏的含意。
關於《返校》電影,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關於《返校》電影,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返校》(Detention)電影故事改編自赤燭遊戲製作的同名電玩遊戲,在2019年9月20日台灣上映,是相當受到矚目的國片。一來《返校》是台灣影史首部以電玩遊戲改編的電影,再來正逢總統選舉的大選年,劇中白色恐怖的背景,自然引來政治話題的討論。其實電影從開拍,因劇情觸及台灣戒嚴時期的歷史,甚至遊戲本身的人物設定影射,都不免讓人有政治的聯想。
禁書的年代:台灣戒嚴時期的思想拑制

禁書的年代:台灣戒嚴時期的思想拑制

「禁書」是政府或當權者,為鞏固地位,而實行的思想禁錮。翻開歷史,自古以來就有不少統治者,以此來進行政治目的,中國秦始皇焚書即是鮮明的例子,歐洲則是以二戰的納粹德國,進行純淨的社會文化改造為代表。而台灣近代史,「禁書」更曾是一個不太能言說的名詞。這個台灣禁書的歷史,就從1949年5月19日頒布的《臺灣省戒嚴令》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