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琅琊榜》:謀定而後動,復仇不是洩私憤

【劇評】《琅琊榜》:謀定而後動,復仇不是洩私憤

琅琊榜》全劇54集,主線說的是梅長蘇復仇平冤的故事,副線則隱藏著譽王蕭景桓復國謀逆的事。為何梅長蘇復仇能成,譽王反而從聲勢高漲而一敗塗地?看了《琅琊榜》後,愛德華覺得真正的關鍵除了梅長蘇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他知道「復仇不是洩私憤」,必須計畫周詳有手段外,重點是他了解當朝梁帝的性格。

《琅琊榜》是虛構在南北朝的亂世裡,如果換成真實的歷史事件,可相比的就是岳飛的冤案,謝玉和夏江可比秦檜,而影武者就是同宋高宗的梁帝。梁帝生性刻薄多疑、翻臉無情,當他坐上君王後,為維持自己的王位和權勢,玩弄權術,利用君臣的互鬥制衡。7萬赤焰軍的忠魂真是被謝玉和夏江這兩個小人所構陷嗎?若沒有梁帝在後意使,祁王、赤焰軍元帥林燮也不會被除,因為梁帝怕他們功高鎮主,自己被架空取代。

從小生長在宮廷的林殊化身為梅長蘇,極了解舅舅梁帝的個性,所以他逃命後,並未回到京城或朝廷,反用江湖的勢力另起爐灶,一步步像走棋一樣的設計,利用皇室奪嫡的矛盾,後宮的醜事,步步進逼梁帝。

【劇評】《琅琊榜》:謀定而後動,復仇不是洩私憤

最後他向自以為天下是一人獨有的梁帝諍言,「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若無百姓、何來天子,若無社稷、何來主君。」他的長才和韜略,確實也回證了一開始琅琊閣的傳言,「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

梅長蘇的復仇也夾帶要為梁國盡忠,在三皇爭嫡期間,他選擇了完全沒有資源的靖王。他知靖王赤子真情易得罪人的個性,反而是成為未來君主的優點。

梅長蘇講權謀用手段,因為在亂世中,無防心的好人就像他父親和表哥,全被小人所害。他以用童路為例,來說明自己的權謀。他說,君子可欺之以方,對童路用人不疑,委以重任,展現誠心;但對他母親留在廊中,由江左盟管,以防萬一,留在手裡,這是手捥。在亂世中,防人之心不可無,手段是必須要有,尤其身負復仇重責,他更要走得小心。

除了忍挫骨拔皮之苦易容外,更不能流於情感,包括對靖王兄弟情,甚至他犧牲了和霓凰郡主的兒女私情,劇末,他告訴霓凰郡主,希望來世兩人生在普通人家,再結姻緣。

而譽王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當然他本是梁帝的一顆棋子,只是他太晚知道自己的身世,可說是悲劇人物,他有權謀,但太過急躁,當他知道自己是滑族玲瓏公主的孩子,出生起永遠不可能做儲君,因為流著滑族的血液,所以不管多麼努力,梁帝才會忽近忽遠,可是他未做萬全準備,就因謀士秦般若和深陷牢獄的夏江指使,而舉兵謀逆。

如果他能那時重新調整布局,了解梁帝仍會用他來制衡靖王,再伺機謀計,或許還有勝算。或者如果譽王早一點知道梅長蘇的算盤,甚至先除去梅長蘇,或許是有機會的,他沒學到劇中老狐狸寧國侯謝玉的洞悉,當他知梅長蘇不可能選擇東宮太子,他就用手段要除去梅長蘇,他是只要擋住他計謀的人,他都想除去。譽王有點自負,因為那時他競爭的對象是能力遠不及他的東宮太子,殊不知最後他要鬥的人是梅長蘇。

三皇爭嫡最後靖王能勝出,梅長蘇的輔佐是關鍵,背後的母后亦是決定成敗的重點。東宮太子的母后越貴妃,太過於使手段,待人用計太多,以致失了分寸。譽王的養母皇后,只為自保自己的地位,排除後宮異己,也無法懂梁帝的思維,終至譽王舉兵也無法攔阻。靖王的成功,有一個有禮的生母靜妃,為人敦厚,知道如何支持個性莾撞但孝順的靖王,她不給太多建議,只誠心要靖王能尊重梅長蘇的計畫。

《琅琊榜》的人物角色都極有特色,可繼續閱讀:《琅琊榜》演員,角色人物短評

愛德華
愛德華

愛德華,電影部落客、影評人及專欄作家。2016年7月成立「愛德華FUN電影」網站,分享電影的所見所聞,也有部分生活記事等。曾獲台灣指標性部落客大獎,痞客邦社群金點賞的肯定。
「愛德華FUN電影」是優質的電影評論、視聽娛樂網站。如欲與愛德華合作、邀約,請聯絡:168edwar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