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關於《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為什麼能讓你進了戲院,紅著眼睛出來?是令人不捨的愛情故事?是為劉以豪飾演的K和陳意涵飾演的Cream始終說不出口的「我愛你」,感到糾結?還是被K一味想「成全別人的幸福」而虐心?這些都是電影要直攻你淚腺,讓你淚水潰堤的原因,也許有人會覺得電影的設定有點俗套,或是灑狗血,甚至有些情節轉彎得過快,不太合乎常理,但「愛情」就是讓人摸不清,卻也讓人神迷,愛德華覺得《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之所以成功,在於故事的多重視角,讓觀眾似乎進入男、女主角的內心世界,從他們各自的角度,體會愛情的生離死別,尤其故事愈到後頭,不讓人掉淚都不行。

台灣在11月30日上映後,短短9天,全台票房就突破1.05億元,成了近年最快破億元票房的華語電影;上映11天,票房達1.35億,成了2018年台灣華語片的年度票房冠軍;而FB、IG等社群,話題討論度也不小,似乎今年沒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就有點跟不上流行了。愛德華以下列出5個你會想了解,甚至觀影後想回味的重點,供你參考閱讀,另外,如未看過電影的讀者,建議第4點及第5點,待觀影後再來閱讀。

關於《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1.〈有一種悲傷〉是K和Cream彼此虐心的情感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電影從A-Lin在錄音間,錄製一首全是網路流行語的歌,但少了情感,而後從經紀人Amanda(張珮瑩飾演)的助理,聽到〈有一種悲傷〉,為了探究這首歌,找到了阿邦(禾浩辰飾演),講起K的故事,最後〈有一種悲傷〉在結尾由A-Lin詮釋。〈有一種悲傷〉這首歌是原創電影主題曲,導演林孝謙親自填詞,貫穿著這部電影,完全表達K和Cream的情感故事。

關於《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有一種悲傷/是你的名字停留在我的過往/陪伴我呼吸/決定我微笑模樣/無法遺忘」

「有一種悲傷/是笑著與你分開/思念卻背對背張望」

「有一種悲傷/是你義無反顧/讓愛成為 我身上的光/給我溫暖/卻不准我遺忘」

「有一種悲傷/不想要與你分開/思念才背對背張望/你是所有/你是合照一張」

看過《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電影的讀者,應該對歌詞很有感,尤其最後一句,讓你眼淚打轉。

關於《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2.四個男女的愛情觀,誰最灑脫?

張哲凱(K)父親早逝,因罹患遺傳白血病,母親也離開他,高一成了孤兒,大學畢業後,工作一陣子,他病發加遽,擔心時日不多,無法陪伴宋媛媛(Cream),以致有了想幫宋媛媛找到幸福的念頭;而宋媛媛看似天真直率的女孩,高一因家人車禍意外,她也成了孤兒,兩個孤獨的人,彼此相遇,生活了10多年,像是家人,卻在感情上一直沒有結果,主因是K的問題?K採取的愛情是為媛媛著想,而媛媛其實也是配合著K。兩人少了最後一步的「勇氣」,因為他們都太過保護對方了。

關於《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牙醫楊佑賢(張書豪飾演)是十足的暖男,確實是K可以為Cream找到託付幸福的對象,但楊佑賢實在是人太好了,沒有脾氣,是好人,卻不見得是Cream真正喜歡的人,所以Cream才會說,「我要的不是守護我的人,而是能和我一起冒險的人。」愛情,每個人都有喜歡的口味,何必牽強,何必要硬撮合呢,每個人對愛情,好男人與好女人的定義,看到重點也不同,沒有人有權可以替代對方找對象,另外,也沒有人想當對方愛情的替代品,楊佑賢真可以一輩子替代當Cream心愛的K嗎。

關於《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攝影師Cindy(陳庭妮飾演)對感情的態度是靈、肉分開,雖然愛情不忠,但性格灑脫,她對楊佑賢仍有愛,在看待K與Cream的情感,相當透徹,其實她想告訴K的話是對的,「有些話你再不說你就來不及了,還是你就想毫無痕跡的消失在這世界上?」愛情,是要「勇敢」面對問題,相愛不是彼此成全對方,而是要一起成就,一起解決問題。

關於《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3.《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不少台詞有催淚效果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搭配角色和場景,說了不少角色內心對愛情的體悟,有些句子配合著情節,確實能逼哭觀眾,但有時劇中不一定要演員口說,像有一段K和Cream吵架後,兩人用手機的簡訊互聊,一樣讓人淚眼淚汪汪。

關於《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愛德華以下列出《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的金句台詞:

①「人一旦習慣了孤獨,那才是比悲傷更悲傷的事。」(K說)

②「愛情如果可以解釋的話,那世界上就不會有人因此而痛苦了。」(K說)

③「談戀愛的結果只有兩種,一種是陷入愛情裡面,另外一種呢,就是把陷進去的愛情撈起來。」(Cream說)

④「我不喜歡『永遠』,因為兩個人其中一個人不在了,就不是永遠了。但是『下輩子』不一樣,聽起來就像是個約定。下輩子你想當什麼?」(Cream說)

⑤「下輩子……,我想當戒指、眼鏡、床、日記本,你可以把我買回家,在你身邊永遠都有意思。」(K說)

⑥「每個人都選擇了只屬於自己的愛的方式,既然不能陪你走完餘生,那麼讓我親手把你交給幸福。」(K說)

⑦「直到遇見了你,我才明白兩個孤獨的個體只要彼此陪伴,也能夠有幸福的權利。」(Cream說)

⑧「我和自己做了一個約定,如果他回頭,我會擁抱他,結束這一切,可是他始終沒有回頭,我也無能為力。」(Cream說)

關於《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第4、第5句,是對話的回答,可見K對Cream的深情。第8句,愛德華覺得以Cream的角度,知曉一切的事情,從婚紗店離開,跟著K走,說出心裡的話,令人鼻酸。而Cream在隧道撕心裂肺大喊:「不要走」的一幕,雖不是金句,陳意涵的演出令人動容(在預告時,感覺還未如此強烈),因為觀眾會對兩人無法相伴下去的情感,感到心痛。

關於《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4.「永遠」與「下輩子」的定義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電影中,小貓女Bonnie(吳映潔飾演)為了改歌詞,Cream和她大打出手。Bonnie 想要「永遠」,但Cream覺得「下輩子」才能構成真正的承諾。回家後,她坐在沙發蓋著棉被哭,第一次的鏡頭及劇情交待Cream的話,「我不喜歡永遠,因為兩個人其中一個人不在了,就不是永遠了。但是下輩子不一樣,聽起來就像是個約定。」但結尾,更可知道,她為何要這樣說,第二次再重複這段畫面,讓人想哭,因為Cream已知K的病情了,而她為何想接受K愚笨無理的「成全幸福」觀,原來她也是想配合K,不想讓他牽掛。

關於《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關於「永遠」與「下輩子」的定義,每個人各有想法,導演林孝謙在劇中為何將這兩個詞做區別?他認為,愛情裡最悲傷的,就是兩個人永遠不可能在一起,所以「只要一個人不在,就不叫永遠,但下輩子就像是個約定,如果一個人不在,下輩子還是可以再見面。」可參考閱讀:【影評】《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愛情沒有永遠,下輩子約定是一種希望?

關於《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5.結局是殉情戲,愛情只能如此做結嗎?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改編翻拍自韓國2009年《最悲傷的故事》,所以在劇情風格上,十足有韓劇味,尤其結局的殉情戲,最後K在Cream的陪伴下死去,而Cream雖未明示死亡方式,但隨後楊祐賢在兩人的墓碑前致意告別。可參考閱讀:【影評】《最悲傷的故事》:真愛是什麼?

難到Cream一定要走這一步嗎?如果以戲劇手法來說,Cream隨著K離開的設定很唯美,畢竟兩人已是命運共同體,少了彼此,有一方都難熬。只是這樣的愛情方式,回到現實,如此做對嗎?其實,活著才是「相信愛情」的一種正面態度和方式,就像《我就要你好好的》,女主角露易莎蛻變,繼續精彩活著,經營自己的人生,也是對男主角的一種生命回報。

愛德華
愛德華

愛德華,電影部落客、影評人及專欄作家。2016年7月成立「愛德華FUN電影」網站,分享電影的所見所聞,也有部分生活記事等。曾獲台灣指標性部落客大獎,痞客邦社群金點賞的肯定。
「愛德華FUN電影」是優質的電影評論、視聽娛樂網站。如欲與愛德華合作、邀約,請聯絡:168edwar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