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末代皇帝》,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關於《末代皇帝》,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這部史詩的傳記電影,描繪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跌宕傳奇的一生。電影在1987年底全球上映時,獲得各界的高分評價與影評們的推崇,隨即在隔年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寫下提名9項,全數獲獎的輝煌紀錄。當年在台灣上映,也是觀眾年度必看的電影,戲院票房熱賣,成了台灣影史首部票房破億台幣的電影。2020年5月15日,片商重啟數位修復版,台灣影迷又有機會可以到戲院,看到這部經典中的經典電影。(可延伸閱讀:2020年5月電影院重映,必看的5部經典電影推薦!

這部電影集結了全球包括義大利、英國、美國、日本、中國及香港等傑出的電影人才打造,劇中更是破天荒的進入北京紫禁城實景拍攝,並有1.9萬名臨時演員參與演出。由於全球市場的考量,《末代皇帝》電影全片大部分採用英文發音,不過紮實的電影劇情、細膩的場景拍攝及溥儀歷史的考究,使得這部電影,讓東、西方的觀眾都能信服。接著愛德華從電影的故事敘述手法、導演、演員、色彩藝術運用及電影配樂等5點,為你解析這部電影。

關於《末代皇帝》,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末代皇帝》劇情故事採非線性敘事的手法

《末代皇帝》電影劇本以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做為主要的故事基底。在敘事上,採非線性的敘述手法,即是將故事的時間順序打亂,非以溥儀出生那年說起,而是重新將年代時間拼貼組合,形成非直線性的時間軸,如此在劇情的轉折上,更能引發觀眾深度的思考。

關於《末代皇帝》,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電影一開場是1950年的冬天,溥儀從蘇聯被押回中國。而後在獄中,遇見了胞弟溥傑,回憶起40年前的往事。故事交待溥儀幾個人生的重要時間,3歲時登基;6歲時,辛亥革命成功,他成了只能在紫禁城裡活動的皇帝。1919年,英國人莊士敦以溥儀的外籍教師受聘入宮,14歲的溥儀開始接受西方文化的薰陶,莊士敦對溥儀影響甚大,一直照顧他到1931年。

關於《末代皇帝》,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1922年,溥儀娶婉容為皇后、文繡為皇妃。1924年,馮玉祥的部下將溥儀逐出紫禁城。1934年,日本侵吞東北三省後,溥儀仍心懷皇帝夢,不顧婉容及他人勸阻,到長春登上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婉容也在此時離開他。

關於《末代皇帝》,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溥儀出逃未遂,在長春機場被蘇軍俘虜,並接受審判。1950年,被送往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為期10年的勞動改造和思想教育。電影最後結局帶到秩序顛倒的「文化大革命」,1967年,溥儀再回到紫禁城,但已是北京故宮博物院。

關於《末代皇帝》,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金獎導演柏納多貝托魯奇,用盡心力研究溥儀的人生過往

已逝的柏納多貝托魯奇是義大利傳奇大導演之一,他過往的情慾電影代表作《巴黎最後探戈》(1972年),後來爆出拍攝引發爭議的事件。2016年,他坦承串通影帝馬龍白蘭度對女演員拍攝的性侵片段是真實過程,此事也成了他一生的污點。

關於《末代皇帝》,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他對電影藝術與鏡頭拍攝有些激進的想法,而《末代皇帝》是他集藝術、情慾、色彩及畫面運鏡運用等長才,製作出生涯的最佳代表作品,當初他為了撰寫劇本,用盡心力調查溥儀的人生過往,並帶入獨特的政治觀點與思考,在劇末,溥儀遭受到毛澤東的再教育,從皇帝變成平民,再變成一個園丁。

關於《末代皇帝》,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末代皇帝》電影不只有藝術價值,亦有文學的魔幻寫實味。電影後來衍生兩個版本,1987年,電影公映版的片長為166分鐘;電視版為219分鐘,貝托魯奇本人則衷情1987年166分鐘的電影公映版。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末代皇帝》共贏得最佳影片獎、最佳藝術指導獎、最佳攝影獎、最佳服裝設計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剪輯獎、最佳配樂獎、最佳音響效果獎和最佳改編劇本獎。

關於《末代皇帝》,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演員尊龍、陳沖、彼得奧圖及鄔君梅,均為一時之選

《末代皇帝》在當年奧斯卡大放異彩,但演員獎項均未被提名肯定,有些令人為其叫屈,尤其是飾演溥儀的尊龍。不過尊龍在金球獎有獲得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他也是影史首位獲得金球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兩次獲得金球獎提名的華裔男星。

關於《末代皇帝》,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陳冲(飾演婉容)與鄔君梅(飾演文繡),都因《末代皇帝》的演出,並以流利的英文在好萊塢打開知名度。彼得奧圖(飾演莊士敦)在不少影展都獲得最佳男配角的提名。而在《末代皇帝》中,金馬影后盧燕飾演慈禧太后、後來曾任中共文化部副部長的英若誠,亦在電影中飾演典獄長;大導演陳凱歌飾演皇家禁衛隊隊長;而作曲家坂本龍一在劇中則客串演出偽滿洲國的實際掌權者甘粕正彥一角。

關於《末代皇帝》,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從電影光影色彩來看《末代皇帝》

如果還未看過《末代皇帝》,或是想重溫《末代皇帝》,愛德華給你一個更能深入感受電影的觀影技巧,那就是留意劇中光影與色彩的變化。(愛德華也是後來看到一些色彩分析及了解導演柏納多貝托魯奇在拍攝時,特別針對光影色彩,再寫了一個運作的腳本,可見光影色彩在《末代皇帝》的藝術象徵是相當重要的)

關於《末代皇帝》,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貝托魯奇將溥儀的一生,在電影中大致分成五個階段,分別是在紫禁城中、天津租界、偽滿洲國、撫順戰犯管理所及特赦後在北京的園丁生活。他將光線、色彩,連結了溥儀的心境與一生的起伏。先說片中的光線設計,主要有兩種設計,一個是自然光為主,畫面較冷色調,大部分的時間出現在一開始溥儀在戰犯管理所及出獄後的自由人生;另一個則是戲劇布光為主的光線設計,畫面有黃橙、紅等色調,大都出現在溥儀待在紫禁城裡的橋段。

關於《末代皇帝》,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例如,溥儀在宮中的生活,總會出現半陰影的基調,代表他不自由、心理、生理都被限制,等到他逐漸成長,英國教師莊士敦前來,在光線處理上,則慢慢多了自然光,代表他開始邁向自由與心靈解放。

關於《末代皇帝》,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色彩運用上,則可留意紅、黃、綠三種顏色的變化,還有與其他色彩的對比。紅色代表著生命、情緒及事物的變化,如溥儀在幼時被送進紫禁城,紅色的圍牆、大門暗示他被禁錮的命運;而出現欲望及氣憤時,亦有紅色濾鏡處理。而黃色的變化,則有著家的感覺與陽光的光明。他3歲登基時的黃色正黃,後來逐漸暗沉,代表著他未來有愈來愈多的不確定性,還有將遠離家(紫禁城)。綠色則代表生機,最後園丁生活的花草綠,算是帶給他一些自由的象徵。而最後一段在諷刺文化大革命,紅衛兵的亂象,則運用了紅綠燈通行顛倒的畫面比喻。

關於《末代皇帝》,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末代皇帝》配樂堪稱神作!

《末代皇帝》電影配樂由日本音樂名家坂本龍一、音樂家大衛伯恩及中國作曲家蘇聰聯手打造,電影一開場的配樂,就有相當強烈的音符跳動,令人有深刻印象的記憶點,這部電影的原聲帶,更是不少喜歡音樂及電影人的經典收藏。

坂本龍一曾透露自己在整個配樂工作的過程,幾乎兩個星期不眠不休才完成,他採擷東方音樂、西方音樂及現代古典樂的元素;大衛伯恩則融匯電子音樂,極微主義音樂及世界音樂等風格,蘇聰則主要以中國民謠音樂色彩為音樂旋律。《末代皇帝》的配樂,不只贏得奧斯卡最佳配樂,也拿下金球獎的最佳原創音樂獎及葛萊美獎最佳電影、電視的原創音樂原聲帶獎。觀影後,可繼續閱讀:

愛德華
愛德華

愛德華,電影部落客、影評人及專欄作家。2016年7月成立「愛德華FUN電影」網站,分享電影的所見所聞,也有部分生活記事等。曾獲台灣指標性部落客大獎,痞客邦社群金點賞的肯定。
「愛德華FUN電影」是優質的電影評論、視聽娛樂網站。如欲與愛德華合作、邀約,請聯絡:168edwar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