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結局解析:導演為何用魔幻手法寫下溥儀的人生句點?

《末代皇帝》結局解析:導演為何用魔幻手法寫下溥儀的人生句點?

末代皇帝結局,電影故事時間到了在紅綠燈顛倒的文革年代,紫禁城以博物館的形式對外開放,年邁的溥儀尊龍飾演)買了門票,回到了他曾擁有的皇宮,當他進入太和殿,跨越紅龍圍欄,這時紫禁城管理員的兒子出現,小孩告誡他不准上去,並問道他的身分,溥儀對打扮如小紅衛兵的孩子說,自己過去住在這,那龍椅是他坐的地方,「我是中國最後一個皇帝」,小孩要他證明,溥儀緩緩從龍椅後面,拿了當年登基時,大臣給他把玩的蟈蟈小籠子給小孩,一轉眼,坐在龍椅上的溥儀消失不見了,就當小孩找不到他,狐疑掀起蓋子,蟈蟈爬出,這樣如此魔幻寫實的方式,導演柏納多貝托魯奇,為何會如此安排?

而電影最後一幕的畫面結束在導遊帶著大批觀光客進入太和殿導覽,並說,「最後一個在此登基的是清朝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他那只有三歲,1967年在北京去逝。」然後片尾就上了字幕,鏡頭對著空無一人的龍椅,配著悠然的背景音樂。貝托魯奇曾解釋《末代皇帝》結局的安排,「是少數結局還算美好的電影之一」。

《末代皇帝》結局解析:導演為何用魔幻手法寫下溥儀的人生句點?

如果說《末代皇帝》裡,那隻蟈蟈(蟋蟀)有如溥儀的象徵,可以這麼說。當然現實蟈蟈不可能活這麼久,這是藝術的文學手法表現,蟈蟈爬出籠子,等於溥儀走出人生。他的一生是大清衰敗亡國、民國初年軍閥割據、日本侵略、中共文革變動的時代縮影,只是他比平常人在亂世中,更顯得悲涼與無奈。

《末代皇帝》結局解析:導演為何用魔幻手法寫下溥儀的人生句點?

溥儀是全世界歷史至今,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君主,這樣的歷史宿命,注定了顛沛流離的一生,他置身於歷史動亂,完全無法擺脫「傀儡」的命運。

1908年,他緊急被抱入皇城,被迫三歲就當了皇帝。而後長大被趕離紫禁城,無法當皇帝時,他又有皇帝夢,於是成了日本軍國主義扶持上台的「傀儡」,當了滿洲國的皇帝。

《末代皇帝》結局解析:導演為何用魔幻手法寫下溥儀的人生句點?

「皇帝」是帝國封建的強大權力象徵,可是卻一點都未在溥儀加持。三歲就是他人生的高峰,萬人叩拜在他面前,但他根本不知那是權力,當他長大,當他知道皇帝的權力,可是卻想要的欲望,都無法實現。

《末代皇帝》結局解析:導演為何用魔幻手法寫下溥儀的人生句點?

他想要有一般人「自由」的欲望選擇都沒有,渴望的愛,永遠處在離別狀態,他就像三歲就被關在籠子裡的蟈蟈,被人把玩,身體與心靈都被囚困著,從宮中到撫順管理所,直到61歲時,出獄死前不久,才嘗到人生短暫的自由時間。溥儀對自己的身分也一直處於迷惘,不知如何定位自己,所以才會有「皇帝夢」的矛盾。

《末代皇帝》結局解析:導演為何用魔幻手法寫下溥儀的人生句點?

《末代皇帝》電影結局時,溥儀表達自己的身分,有種心裡的自我對話,他證明自己曾是歷史的一部分。只是生於亂世,末代的最後一個皇帝,歷史的宿命,自然不會有好的人生結局,而貝托魯奇應該有點憐憫這個悲劇皇帝命的溥儀,所以在這部傳紀電影,以這樣魔幻的結局,帶有些想像憧憬的方式,為溥儀在劇中劃下休止符。

電影結尾的魔幻時刻,等於為真實世界,1967年61歲因病離世的溥儀,有另一種人生願望補償。他悲涼在世的一生,電影裡的故事已交待,他在世時,會曾想過後代史家及人們,如何看待他這樣的歷史人物?不管歷史的結果,其實溥儀心中應該更想擁有的是一般百姓,都能有的平凡人生吧。如對《末代皇帝》電影有興趣,可閱讀:

愛德華
愛德華

愛德華,電影部落客、影評人及專欄作家。2016年7月成立「愛德華FUN電影」網站,分享電影的所見所聞,也有部分生活記事等。曾獲台灣指標性部落客大獎,痞客邦社群金點賞的肯定。
「愛德華FUN電影」是優質的電影評論、視聽娛樂網站。如欲與愛德華合作、邀約,請聯絡:168edwar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