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移動迷宮》:湯瑪士的領袖特質
《移動迷宮》(The Maze Runner)改編自詹姆士達許納,2009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是「移動迷宮系列電影」的第一部。近年來,以青少年為主角的暢銷小說都帶點「反烏托邦」的色彩。什麼是「反烏托邦」呢?很多人都知道烏托邦是指理想國,那反烏托邦就是反理想國?
維基百科解釋為,「反烏托邦(英語:Dystopia、Cacotopia、kakotopia或anti-utopia,中文又稱反面烏托邦、敵托邦、惡托邦、絕望鄉或廢托邦)是烏托邦(utopia)的反義語,希臘語字面意思是「不好的地方」(not-good place),它是一種不得人心、令人恐懼的假想社群或社會,是與理想社會相反的,一種極端惡劣的社會最終形態。
湯瑪士的回復記憶,展開劇情
「反烏托邦常常表徵爲反人性(dehumanization)、 極權政府、生態災難或其它社會性的災難性衰敗。這種社會出現在許多藝術作品中,特別是設定在未來的故事。」了解了反烏托邦的意思後,大致就能知道《分歧者》、《飢餓遊戲》、《移動迷宮》這些小說,都帶點描述未來社會、極權的政府、生態災難等內容在裡面,除了反烏托邦是共通點外,這三部暢銷小說都帶有科幻味,所以拍起電影來,畫面都很有吸引力。
《移動迷宮》劇情是緊湊的,故事從主角湯瑪士(狄倫歐布萊恩飾演)在一個破舊的電梯,被人拉起,他有點失憶、精神恍忽,隨著他一段段的回復記憶,才能慢慢了解劇情,知道他的過往和故事背景,知道為何被困在迷宮中。迷宮的設計從早到晚上都在變化,裡面有可怕的「鬼火獸」,更是難以突破。
電影的最後20分鐘開始交待結局,也為續集《焦土試煉》做鋪路。一群人開始往迷宮跑,終於逃出時,進入了實驗室,男主角湯瑪士愈來愈熟悉,他曾是這裡的一員,按下一個video,畫面中是實驗室的女負責人,她解釋,地球被太陽的閃焰影響後,一種被稱為「閃焰」的病毒危急人類,這個病毒無法控制,無數人死於這病毒,於是負責找尋療法解藥的WICKED組織,開始找免疫的人進行測試。
而這群被困在迷宮的青少年就是他們要實驗的對象。所以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展開,也解答了為什麼這群青少年被困在迷宮中。但是什麼讓他們與眾不同,迷宮的試驗結束了嗎?續集《焦土試煉》才會繼續說著。
逃出迷宮,還是安逸在迷宮幽地生存?
《移動迷宮》故事中,湯瑪士的想法與伽利是衝突的。伽利並不信任湯瑪士,他比較保守,不想犧牲死在迷宮裡,所以安逸在幽地生存。但當湯瑪士出現,改變了許多人原先安逸的想法,因為湯瑪士想找被困的答案,想逃出迷宮。
伽利的守舊指的幽地的一些群體當初的規定,認為湯瑪士一直破壞規定,但湯瑪士為何要衝破這些奇怪的規定呢,因為「不能永遠待在這裡」,尤其是「鬼火獸」都衝進幽地了,當然保守的伽利會牽扯這些都是湯瑪士引起的。
在團體中,湯瑪士看似一直破壞著原先的規定,但如果規定是保守是錯誤的,為何還要死遵守著不變?湯瑪士在《移動迷宮》中具有領袖特質,因為他試圖要解決問題,而不是被問題困著。他是劇中原先領導者艾爾比說的,「解決問題,收拾殘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