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花」與「斯卡羅」意思,原有何涵義?

「傀儡花」與「斯卡羅」意思,原有何涵義?

傀儡花》是公視電視劇《斯卡羅》的原劇名,也是原著小說的書名。為何會更改劇名,主因是劇組為了尊重原民對「傀儡」一詞,帶有貶義的感受,因為「傀儡花」(即音為「傀儡番」)是台灣早期漢人對原住民帶有歧視的用詞,為了避免爭議,後來以網路票選方式,改名為《斯卡羅》。不過導演曹瑞原強調「傀儡」本身並沒有貶義,而陳耀昌醫師撰寫的小說書名,設定「傀儡花」的本義也並非如此。

在《傀儡花》小說中,「傀儡花」指的就是主角潘蝶妹,在這部歷史小說中,蝶妹是客家人父親和嘉禮番公主的混血女兒,因為傳言訛誤,誤讀為傀儡番,才被稱為「傀儡花」。另外對於「傀儡」兩字,在民間的稱呼起源,有一說是當時漢人認為原住民奔跑、跳躍很像傀儡戲,於是稱他們傀儡番。也有一說則是音譯,早期原住民的問候語為「Kaliyang」,漢人音譯為「嘉禮」,原稱其為嘉禮番,後來謔稱為傀儡番。

「傀儡花」與「斯卡羅」意思,原有何涵義?

這部史詩大劇,為了尊重部落族人的聲音,更名為《斯卡羅》。《斯卡羅》的劇名意思,是來自排灣語「seqalu」,根據一些史料研究,斯卡羅一詞的意思,可能為「乘轎者」。

「傀儡花」與「斯卡羅」意思,原有何涵義?

斯卡羅族原是17世紀一支知本社的卑南族,他們遷移到瑯嶠與當地排灣族發生了戰事,由於這支外族的武力強大,加上會使用巫術,當地多數族社均臣服,並以「斯卡羅」稱呼,統治了瑯嶠地區,後人逐漸與排灣族人通婚。到了日治初期,斯卡羅漢化已相當嚴重。時至今日,目前「斯卡羅族」並非為官方認定的原住民族群。

「傀儡花」與「斯卡羅」意思,原有何涵義?

在《斯卡羅》劇中,有不少原住民族群的族名,採用當時的時代用名,不過如「斯卡羅族」雖屬南台灣南島語族,但因家譜與歷史相關紀錄仍未完整,除此其語言、風俗及習慣等,都與周圍排灣人相同,所以並未被中央政府認定;另外如劇中阿水是馬卡道族,目前該族則為地方政府認定的族群。

如欲了解《斯卡羅》劇中角色關係,可參考閱讀:《斯卡羅》角色與各族群關係解析;如想了解《斯卡羅》故事,可繼續閱讀:

愛德華
愛德華

愛德華,電影部落客、影評人及專欄作家。2016年7月成立「愛德華FUN電影」網站,分享電影的所見所聞,也有部分生活記事等。曾獲台灣指標性部落客大獎,痞客邦社群金點賞的肯定。
「愛德華FUN電影」是優質的電影評論、視聽娛樂網站。如欲與愛德華合作、邀約,請聯絡:168edward@gmail.com